10月27日17:00,北海上空细雨蒙蒙。在雄壮的国歌声中,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。第2届中国大学生国防体育大赛(南部赛区)闭幕式开始,组委会宣布了获奖团体和个人名单,现场胜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颁奖结束后,这场以“重走长征路”为主题的大学生国防体育大赛,圆满落下了帷幕。在25日至27日的两天半时间里,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400余名大学生运动员角逐“疆场”,用青春和汗水续写了一段无悔“红歌”,也让“精神火炬”从此刻接力。
荣誉之光
五级以上的海风,伴着淅淅沥沥的雨。北海市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里,迷彩“勇士”们沉浸在收获胜利的喜悦里。来自重庆的西南大学代表队,捧着丰硕的战果——奖杯和奖牌,在赛场上合影留念欢呼。
这次参赛的高校共40多所,包括重庆邮电大学、广西民族大学、广东河源学院、云南工商学院、重庆交通职业学院、黎明职业大学、茅台学院、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、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等。40多支高校代表队,运动员共计400多人。
大赛响应“新长征、再出发”伟大号召,以“重走长征路”为主题,围绕学生国防素养核心内容设置,包括障碍跑、射击、手榴弹投掷、战场医疗救护、军事定向、激光跑、30米X2蛇形跑、无人机、国防知识问答等9个项目开展。参赛队员们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,克服了台风影响的不利因素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大赛组委会成绩公布显示:综合团体奖9个、单项奖81个,个人和团体道德风尚奖40个。其中,西南大学、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、珠海科技学院,获得本次大赛综合团体奖组别的第一名;珠海科技学院等院校,获得甲组9个单项项目第一名;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,获得乙组9个单项项目第一名;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等高校,获得丙组9个单项项目第一名。
另外,重庆化工职业学院、广西中医药大学、江西工程学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;吁莉等2名裁判员获本次大赛体育道德风尚奖;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忠富等3名教练员获体育道德风尚奖;西南大学王浩等32名运动员,获体育道德风尚奖。
燎原之火
“我心里一颗石头,总算落下来了!”10月28日凌晨时分,本次大赛承办方的“指挥长”——大赛组委会秘书长、北海市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廖茂侦加完班回到家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他与大赛组委会副主任、北海市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理事长张陈,带领一支百人“服务团”,不分昼夜地奋战了数十天。
“我们这支队伍像‘野战军’!”张陈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,“确定由我校承办这次大赛时,距离比赛时间已经很近了。但所有人克服困难,精心筹备,全力以赴,从赛事组织、场地布置、后勤保障、安全保卫等方面,做足了充分准备,圆满完成了组委会的任务。”
高圣凯是学校“突击队”队员之一。他每天凌晨5:00起床,负责筹备和比赛期间的综合事务,休息基本都在凌晨12:00以后。从人员接待到安排住宿,从沟通协调到应急处置,随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有时,他要独自开车到南宁,接送远道而立的嘉宾和队员。
每天清晨,叶秋明早早就来到了食堂。比赛期间,五百多人的“餐饮担子”,都压在了他和助手莫春兰的身上。既要保证饭菜充足,又要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,还要兼顾不同区域的口味。他们做足了前期沟通,让每一顿餐都实现色香味俱全。雨天阴冷,第一时间熬制了姜茶,温暖着每个人的身体和内心。
大赛出现了一道靓丽风景线——红马甲。他们是承办方招募的80名学生志愿者,“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!”甘将成是志愿者之一,10月19号开始,就已来到了北海市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,开展保洁、物资搬运等赛事服务工作。“激光跑”项目赛区内,他手握计时器,随时提醒参赛队员控制射击(激光枪)时间。炎炎烈日下,坚持守护,一干就是一整天。
这些天,北海市的天气反复无常,有时气温超过30℃,有时风雨大作,“红马甲”们坚守在赛场内外的每个角落,用坚韧和奉献,践行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精神。“红马甲”映亮了运动员,也障显了北海的文明。
10月28日上午,学校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。高圣凯等三人获评最佳工作者,叶秋明等7人获评优秀工作者,黄振荣获得特别贡献奖。大会还表彰了10名最佳志愿者、40名优秀志愿者。
精神火炬
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(教授)、陆军大校(享副军级待遇)郑铁良等领导和大赛组委会成员,对本次大赛的成功承办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“学校响应全市‘职教强市’要求,本着支持国防教育的情怀,承办了这次大学生国防体育大赛,是一次责任之举。”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彭在清出认为,这次大赛在北海举办,是对北海的信任和支持,也是北海的一次盛事。国防体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,它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身体素质,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。
张陈对承办本次大赛的缘由侃侃而道来:北海市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“厚德强能,尚文崇军”为校训,计划开设国防教育、安全保卫服务、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专业,力争办成“北海一流、广西知名、辐射东盟”的中等职业学校。国防体育将体育运动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,既锻炼身体素质,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、国防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。当今时代,加强学生国防教育,提高学生国防素质,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、南昌理工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、副教授王鹏认为,国防体育赛事可以提升大学生国防素养、团队精神,还能锻炼身心素质,增强竞争意识,拓宽视野。另外,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、增强师生凝聚力、拓展教育资源。王鹏副教授分析,承办方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,能够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承办任务,既彰显了一个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,也体现了过硬的资源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。“一场国防体育大赛,能点燃‘精神火炬’!”国防大学教授、军事学博士、正师级大校(享副军级待遇)刘波希望承办赛事的地方和参赛高校,能通过不同渠道加强国防和爱国精神宣传教育,深入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,将比赛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,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,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,再以实践活动逐步升华,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,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。
“重走长征路,奋斗再出发!”大赛没有闭幕,国防教育永远是进行时,国防大赛将持续举办。”大赛总监督、退役军人史国勇充满信心地说,“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好国防意识,是我们国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,我们将这一活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!”